您好,歡迎訪問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! 咨詢熱線:13774430992

      技術文章/ TECHNICAL ARTICLES

      我的位置:首頁  >  技術文章  >  從 “雙碳目標” 到 “能碳雙控”,工業企業數字化管理中心的破局與實踐

      從 “雙碳目標” 到 “能碳雙控”,工業企業數字化管理中心的破局與實踐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6-25      瀏覽次數:177

      一. 背 景

      2025年3月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《工業企業和園區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指南》(工信廳節〔2025〕13號)《指南》是對工業企業和園區開展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的指導性文件,包括四部分內容。

      一是建設目標。通過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設運行,實現對能耗和碳排放的精準化計量、精細化管控、智能化決策與可視化呈現,提升工業企業和園區節能降碳管理能力,支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,促進綠色低碳轉型。

      二是業務功能。明確能碳管理中心具備能耗查詢、能源消費量和強度計算、能源消費分析與用能策略推薦、能效對標、能流分析、能效平衡與優化、用能與碳排放預算管理、碳排放核算、產品碳足跡核算、供應鏈碳管理、碳核查支撐、碳資產管理等功能。工業企業和園區可結合自身行業特點、實際需求等,確定開發建設的具體功能。

      三是技術方案。為保障相關業務功能實現,明確能碳管理中心的系統架構包括基礎設施、數據采集、數據架構、模型組件、業務應用和互動展示六大板塊;對每項架構的具體內容做了說明。工業企業和園區應根據節能降碳及信息系統建設相關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和政策要求等,開展系統架構建設并持續更新。

      四是保障措施。依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》《工業節能管理辦法》等相關規定,從組織機構、管理制度、網絡和數據安全等方面提出工業企業和園區采取的具體措施,保障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運行。

      二. 企業面臨的管理挑戰

      2.1 多行業碳排放數據分散,缺乏統一管理

      行業數據特性差異大,工業生產流程復雜,建筑能耗數據分散,交通移動源排放難以追蹤

      協議不兼容

      不同行業數據采集頻率差異大

      2.2 傳統管理模式難以滿足精細化、動態化需求

      管理機制缺陷,靜態考核指標失效

      決策手段落后,人工干預為主

      響應速度滯后

      2.3 能源結構優化壓力大,新能源消納能力不足

      結構性矛盾,高碳產業鎖定效應

      消納技術瓶頸,電網靈活性不足

      區域差異顯著,東部負荷中心,西部資源富集區

      三. 能碳管理思路

      • 以能源管理為碳管理的基礎,精細化管控,建立能耗三級計量,建立能耗強度管理體系,進行能效對標及策略管理。

      • 碳盤查以能源消耗排放為主,擴展統計直接和間接碳排放源,實施碳計劃管理,談追蹤,實施碳減排措施,提升企業和園區節能降碳能力。

      3.1 節能降碳路徑 :

      3.2 三級能源計量 :

      可根據企業管理特點架構能源三級計量。

      3.3 各級能耗強度指標

      根據企業管理架構建設三級計量,接入成品產量/中間產品產量數據核算各級單耗數據,即能源利用效率;

      對于動力設備,核算制冷系統能效比、壓縮空氣比功率、氣電比,水泵效率等等能源轉換效率。

      3.4 碳排邊界

      3.5 碳排管理功能分析

      • 碳盤查

      計算模型:確定排放源和排放因子

      數據采集:采集各排放源活動數據

      盤查清冊:溫室氣體量化,生成盤查清冊

      盤查報告:不確定性評估,生成碳盤查報告

      • 碳計劃

      配額測算:測算碳配額抵消及下年度碳配額

      配額分解:制定碳排放指標分解計劃

      配額考核:評定各考核對象指標達成率

      • 碳追蹤

      碳排分析:統計碳排放情況及碳排結構

      碳流圖:跟蹤能源在輸入、分配、消耗、生產各環節的碳排放情況

      異常管理:碳排放超標告警及提醒

      • 碳交易

      交易記錄:匯總碳交易記錄

      交易決策:市場行情分析,為碳交易策略提供支撐

      • 碳減排

      節能分析:評估重點耗能設備能效,提供設備能效調優建議

      協調調度:充放電及需求側響應策略,提高新能源消納

      3.6 功能特點優勢

      • 數字化:從能源監測轉變為碳監測,實現碳管理數字化

      • 精細化:跟蹤碳排放全過程,實現碳管理精細化

      • 標準化:適用不同行業及地區碳排放管理,實現碳管理標準化

      • 專業化:通過專業機構認證,實現碳管理專業化

      四. 能碳管理平臺解決方案

      工商業企業、醫療公共服務、市政民生服務、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提供更可靠、更安全、更智能、更節約的能碳服務

      4.1 平臺構成

      感知層:連接于網絡中的各類傳感器,包括多功能儀表、充電樁、照明驅動器等。

      網絡層:智能網關,采集感知層的數據,進行規約轉換及存儲之后將數據上傳至能碳管理云平臺。

      數據層:物聯網數據中臺

      平臺層:提供Web頁面展示,APP、小程序等多種訪問方式

      4.2 平臺功能架構剖析圖


      4.3 電力監控及電能管理

      通過在供配電的關鍵場所、關鍵設備上安裝監測、計量、控制、保護等各類智能傳感器,搭建涵蓋35kV到0.4kV的完整電力測量、計量、控制體系,結合視頻監視手段,實現對企事業單位內部電能的24h不間斷監視。即時發現供配電中的隱患,減少事故發生次數。即時定位故障點,縮短故障恢復時間。

      4.4 分布式光伏

      逆變器直流側、交流側運行狀態監測及報警;

      逆變器及電站發電量統計及分析;

      并網柜電力監測及發電量統計;

      電站發電量年有效利用小時數統計;

      發電收益統計;

      輻照度/風力/環境溫濕度監測;

      發電功率模擬及效率分析;

      碳減排統計;

      4.5 工商業儲能

      實時監測:PCS和電池的運行狀態,包括運行模式、功率控制模式,功率、電壓、電流、頻率等預定值信息、儲能電池充放電電壓、電流、SOC、溫度、壓力、流量;

      故障告警:儲能電池充放電狀態、交/直流過壓/欠壓、交/直流過流、頻率過/欠告警、過溫、過載、漏電保護等;

      遠程控制:PCS啟動、停止、功率設定、裝置運行參數設定;


      4.6 智能照明

     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可實現照明設備運行控制的智能化,有效提高照明系統科學管理水平,節省運營成本。通過定時開關和可調光技術,可以有效地避免無效照明,從而精確的利用好每一份照明電能,是實現綠色照明,節能減排的有效手段。

      通過集中控制為照明控制帶來便利;通過場景控制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;對光照度有要求的特定區域實現調光控制;對道路照明實現基于經緯度和日落日出時間的定時控制;對停車位實現雷達感應控制

      4.7 能源管理

      能耗監測系統嚴格按照導則要求開發,符合導則要求的各項技術要求,通過能源計量體系的建設,實現如下效果:

      滿足政府對大型公建、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監管的要求、驗收的要求;

      通過系統發現低效運行的中央空調、空壓機等高耗能設備,為節能改造提供數據依據;

      通過系統發現能源管網存在的不易發現的跑冒滴漏情況,減少能源浪費,節能降碳;


      4.8 碳減排技術


      4.9 設備能效算法模型

      • 制冷系統主要能效指標

      能效比SCOP用來衡量制冷機房的實際運行水平。

      能源站運行能效比(SCOP)、冷凍輸配系數等等

      • 泵類主要能效指標:泵效率和噸水電耗

      監測系統運行狀態,計算負荷的變化,調整水泵輸出功率,

      使系統自動高效運行。

      • 空壓機系統主要能效指標

      比功率:衡量空壓機能效標準的數值,空壓機組的輸入功率與實際容積流量之比值,單位為【kW/(m3/min)】。還有氣電比等


      五. 系統平臺主要功能分解

      5.1 能耗分析

      區域能源管理

      全域能源數據采集與監測:區域多類型能源接入匯總、區域能源消耗總量統計與趨勢、重點企業能源消耗排名及橫向對比。

      區域重點企業能源精細化管理:用能趨勢及同環比分析、企業能效指標診斷及分析、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分析及節能建議

      能源數據分析

      能耗看板,趨勢分析,用能概況,分項用能

      5.2 能源消費量和強度計算

      能耗消耗量

      依據《綜合能耗計算通則》(GB/T 2589)等國家標準,計算一個時間周期內,工業企業和園區的能源消費量,按照不同能源種類和計算標準煤等分別展示

      能耗強度分析

      產品單耗:手工錄入或對接ERP、MES等系統,從企業、車間、產線、班組、設備等維度的單位產品能耗/單位產值能耗進行統計分析


      5.3 能源消費分析與用能策略推薦

      能源規劃

      基于負荷信息、設備信息、市場信息、地理信息等內容進行優化配置,提供經濟優的容量配置方案。


      能源費用分析

      根據項目設置的容量單價,需量單價,結合項目總容量,最大需量,復費率,計算用容量計費劃算,還是需量計費劃算

      5.4 能效對標

      單耗對標

      按國家、地方、行業和自身較優時標準指標對標,發現差距,發現問題,由此指引管理者找出優化方向

      設備能效對標

      當日中央空調系統、壓縮空氣系統和水泵組系統瞬時能效數據與累積能效數據,并與設定的國家、地方、行業能效指標對標

      5.5 能流分析

      能源流向圖

      以桑基圖的方式繪制能源流向圖,對公司、車間、設備等全過程進行計算和分析

      能源損耗

      以樹狀圖的方式展示能源流向,并可計算線路損耗,幫助企業發現能源浪費

      5.6 能效平衡與優化

      多目標優化調度

      基于能耗優、成本低和碳排放較少的經濟優化調度;

      考慮電網供電力平滑與電壓穩定的安全運行調度策略;

      需求側響應電網互動策略。

      5.7 碳排放分析與碳資產管理

      區域碳排放監測

      *了解區域整體碳排情況:區域碳排放總量統計與趨勢、區域碳中和進度跟蹤

      重點企業碳排追蹤與異常預警;

      *獨立展示區域重點企業核心碳排放數據:碳排放強度、碳排放結構、碳排放指標完成追蹤

      區域碳減排監測

      • 聚合區域內多類型資源:

      區域風、光、儲、充裝機站點信息、區域減排總量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計

      • 跨地區能源互聯,分層協同控制:

      動態預測區域重點企業能源供需,優化能源生產與分配策略,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

      區域-企業多級調控,逐級分解任務,企業執行精細化調控

      碳排管理界面展示:


      5.8 關鍵技術

      碳減排技術

      • “源網荷儲"等全量運行數據,存儲展示、狀態檢測、運行告警。

      • 直觀展示電量、碳排、成本、設備運行等各類數據。

      • 實時呈現能源流向和設備安全情況。


      AI驅動預測

      • 多源數據整合:基于氣象數據、歷史運行數據、電網數據全面了解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況。

      • 高精度預測模型:機器學習算法能夠自動學習并適應不同條件下的變化趨勢,確保預測結果的準確性。

      • 多時間尺度預測:

      超短期預測:適用于日內調度計劃的制定。

      短期預測:適用于日常調度計劃的制定。

      中期預測:有助于中長期的發電計劃安排。

      冷負荷預測

      • 在能源管理領域,精確預測系統的冷熱負荷是優化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效的關鍵。在冷熱負荷預測任務中,通過構建深度神經網絡,能夠從歷史數據中學習復雜的模式和趨勢。這些網絡能夠綜合考慮天氣條件、建筑特性、使用習慣等多種因素,實現對未來負荷的準確預估。

      • 平臺實時監測室外溫濕度情況,建立數學模型,預測未來冷負荷情況,及時調整系統運行設定參數,使系統制冷量符合實際變化需求。

      關聯性分析:

      熵權-灰色關聯分析法。這一方法首先利用熵權法客觀地確定各指標權重,然后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探究各指標與決策目標之間的關聯度,根據關聯度的大小對方案進行排序,實現對復雜系統的有效評價和決策,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和優化

      設備調優

      群智能算法是受到自然現象的啟發,鯨魚優化算法模擬了座頭鯨時采用的一種特殊技巧。算法的核心在于模擬鯨魚捕食的三個階段:包圍獵物、泡泡網攻擊以及搜尋獵物。在算法實現中,每個鯨魚個體代表一個可能的解,而較優解則相當于被追捕的小魚。算法通過迭代過程不斷更新這些“鯨魚"的位置,以期逐漸逼近問題的較優解。

      5.9 安科瑞能碳管理平臺亮點

      六. xx集團能碳管理項目案例

      6.1 企業痛點:  集團下的多個分子公司分布全國各地,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數據分散,總部缺乏工具和統計手段,無法對集團能源和碳排放做全局監控和精細化管理

      6.2 項目效果 :  

      • 量化各分子公司能碳績效: 實現分子公司能源和碳排放績效評定,為KPI考核提供數據支持。

      • 全局掌握能碳數據: 提供各類能源消耗量及碳排放數據,了解整個集團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詳細分布情況。

      • 提升經濟環境價值和社會效益:  降低集團綜合用能成本、推動集團碳強度下降、 提升集團決策科學性,增強公眾低碳意識。




      電話:TEL

      13774430992

      地址:ADDRESS

      上海市嘉定區育綠路253號

      掃碼添加微信

    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|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|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|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| 亚洲13又紧又嫩又水多| 亚洲a级在线观看| 亚洲videosbestsex日本|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|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|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|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|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|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|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|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| 亚洲人AV在线无码影院观看|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|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|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|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|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|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|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|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|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|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|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|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|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|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|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| 亚洲成AV人片久久|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|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|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|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|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高清在线|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电影院|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|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|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|